俞振飞的书法艺术:“这就如同学戏,要讲究自幼打好基本功”
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八十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,既出“昆曲世家”,不愧“艺苑班头”。他的京、昆戏曲表演艺术,识者自多,不须笔者多赘。他的书法绘画艺术,清新雅绝,自成家数,倒是不可不记的。
俞振飞的书法,出入于赵孟頫(子昂)、董香光(其昌)之间,潇洒飘逸,风致翩然。学赵字、学董字,如果缺乏功力,一味摹仿,那是极易走上“甜俗媚世”的路子的。所以赵字尽管漂亮,董字虽然飘逸,过去的老人们倒是多数不主张后辈从此入手学书的,往往还是力主老老实实从学写“北碑”入手,先行打下结实的基础。
俞振飞说得有趣:“这就如同学戏,要讲究自幼打好基本功,所谓‘幼功’。有了这个底子,才能讲到有所发展、有所创造。否则,一味模仿他人形式,没有货真价实的功底,写出来的字就象基础浅薄的学戏的人,一开口就会‘荒腔走调’,令人生厌。”
俞振飞、李蔷华之《奇双会》
俞振飞学书正是如此:他三岁丧母,从小就跟随父亲俞宗海生活。俞宗海是江南著名大曲家,世称“粟庐先生”,著有《粟庐曲谱》,至今这本曲谱仍然被海内外曲家奉为圭臬。
俞粟庐从俞振飞三岁半开始,每夜在眠床上口授昆曲《邯郸梦》中的“红绣鞋”,从而奠定他日后热爱并继承发扬“俞派昆曲”的基础。稍长,粟庐先生又亲自指点俞振飞学习书法,开始即教他师法“北碑”,严禁他学写“南帖”,目的就是要让少年俞振飞“打基础、见功力”。
直到1930年俞粟庐先生去世以后,俞振飞才敢临写前人法帖,南北兼采,碑帖并学,后来他辞去暨南大学讲师教职正式“下海”唱戏,虽然演出频繁,但因为能书善画之名已经广泛传开,各方来求书索画者络绎不绝,倒并未荒废笔墨。所以历年来他着实为朋友们写了不少扇面、册页,以至屏条、对联。作书之余,偶亦作画,因为作画究竟费事,近年来已很少为人调研丹青了,而临池作书还是锲而不舍,从不稍懈。
俞振飞之《长生殿·迎像哭像》
他的画由于受过陆廉夫的亲授,后又得到张大壮画师指点,所以颇得陆氏山水的真髓,作花卉小品则兼得大壮笔意。然而,正如他从师学戏的情祝一样,他总是有自己的创意的。所以他所作的书画,总使人觉得颇为“耐看”。
他的书法艺术,除了学习传统碑帖以外,还得力于观摩古今书家的手迹。辛亥革命成功之时,俞振飞年仅11岁,常随同其父出入时任上海民政司长李平书的门下。李富收藏,每得佳书画,即请俞粟庐、陆廉夫、吴昌硕、冯超然等审阅鉴定。少年俞振飞往往侧身其间,耳濡目染,得到不少知识。
俞至今还记得当年在李宅挑灯欣赏书画的情景,常常是一夜看上一两百件佳作,“不知东方之既白”的。俞粟庐先生及廉夫、昌硕、超然先生往往就在这时对少年俞振飞进行“细水长流”的书画鉴定教育。所以尽管时隔数十年,不管那位朋友持来古今书法名迹,自锺王以下,欧褚颜柳、苏黄米蔡,直至清人手迹,他都能一一辨明真伪,指出精粗美恶。这自然又不能不归功于少年看书读画的“幼功”根底打得好了。
梅兰芳、俞振飞之《游园惊梦》
俞振飞能诗善词,兼擅作曲。这里不妨转录不久前写赠温州著名金石家方介堪先生的七律一首:
永嘉文脉溯源深,吕叶长留大雅音。
七里泷江山叠翠,千寻雁荡水鸣琴。
悠悠抱膝消闲日,历历萦心济世霖。
我弱一年居座末,因风远寄祝词林。
此诗固系作以贺方介堪先生80寿的,词意既美,书法尤佳。介堪先生得之,亦当珍藏什袭的吧。
俞振飞先生近年矢志著书立说,不论鸿篇巨制或千字短文,总是以他的蝇头小楷书之稿纸,字迹之清晰、态度之认真,往往使编辑诸君与排字工友同声称扬。自然,这又是关于俞振飞先生书法艺术的一点“余话”了。
(1982年)
(《艺林剪影》)
- 历史推荐 -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投稿请戳菜单“关于投稿”一栏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
梨園雜志
微信号:liyuanzazhi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